大米、玉米、花生、坚果等植物种子类的食物,如果被黄曲霉菌污染,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。黄曲霉毒素是1类致癌物,有明确的科学证据显示,它会增加肝癌的风险。
黑龙江大米加盟提醒您“1毫克(1000000纳克)黄曲霉毒素就能够导致肝癌”,这个说法并不准确。
和其他致癌物一样,黄曲霉毒素能“增加癌症风险”,但并不是吃了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就“会得癌症”。
所谓“增加风险”,是指长期、经常摄入,得癌症的可能性会比不吃或者吃得少的人更高。
就黄曲霉毒素而言,科学评估的结果是:每公斤体重每天吃1纳克黄曲霉毒素B1,每一千万非乙肝患者中每年大致增加一例肝癌;而对于乙肝患者,则是每一百万人中每年增加三例。
粮食中会有多少黄曲霉毒素呢?按照国家标准,大米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是10微克/公斤,市场上绝大多数大米都会低于这个限量。
即便是每天吃500克大米,摄入的黄曲霉毒素也不超过5微克,对于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,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纳克。常年这么吃,对于非乙肝病人,一年下来得肝癌的可能性会增加百万分之七;对于乙肝病人,得肝癌的可能性增加了万分之二。
2、在28°C下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少?这是不靠谱的实验
视频中还做了一个实验,实验中的大米和花生放在不同温度下,然后用紫外灯去照射。在标称5°C、12°C和42°C的样品中,紫外灯下都能看到蓝色的光点,而在标称28°C的样品中,则没有看见蓝色光点。
在紫外线下发出蓝色荧光是黄曲霉毒素的特征,于是视频得出结论:
然而,这个实验并不靠谱。
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有多少,首先取决于样品存储开始时的含量,其次是在存储过程中的增加量。而存储过程中的增加,又取决于样品中的黄曲霉“种子”以及存储过程中的温度、湿度等各种因素。只有在初始样品中就含有黄曲霉菌,存储的条件又适合黄曲霉菌生长,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。
温度和湿度是核心的两个因素,只要有一个因素不适合,就难以产生黄曲霉毒素。比如通常的大米,都已经干燥到了很低的水含量,只要不受潮,不管温度高低,都不会产生太多的黄曲霉毒素。
黑龙江大米加盟带您了解大米的区别
大米是由稻子的子实脱壳而成的,就品种而言,大米有粳米、籼米和糯米三类。
粳米:是大米的一种,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,米粒丰满肥厚,质地硬而有韧性,煮后粘性油性均大,柔软可口。常见的粳米有水晶米、东北大米、珍珠米、稻花香米等。
适合食物:煮粥
适合人群:一般健康人群均可食用,糖尿病患者慎食
籼米:米粒呈细长或长圆形,长度在7毫米以上,蒸煮后出饭率高,粘性较小,米质较脆。常见的籼米有泰国香米、中国香米、月牙米、富贵米等。
适合食物:米饭、寿司等主食
适合人群:老人、儿童、消化弱人群
糯米:又称江米,呈乳白色,煮后透明,粘性大,一般不做主食,多用制作糕点及酿酒的原料。糯米中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钙、磷、铁、维生素B2、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,营养丰富。
适合食物:粽子、元宵等糕点
适合人群:糕点爱好者